瑞典农业网 >> 冰沼草

甘肃粮食高产创建调查打开粮食增产突破口天山彩花

2022-08-10

甘肃粮食高产创建调查打开粮食增产突破口

甘肃粮食高产创建调查

近年来,我省马铃薯、玉米、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粮食产量屡创全国第一。

我省创新发明的全膜沟播技术、黑膜马铃薯和地膜小麦技术,是支撑粮食亩产产量屡破全国纪录的关键。

2012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100万吨大关,再次创造了粮食生产的最高水平,实现了“九连增”。从此,甘肃由过去的粮食调入省成为自给有余的省份,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连破全国最高纪录

秋收时节,河西的春小麦又到了收获季节。玉门市昌马乡承担着我省2013年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任务。今年这里的小麦长势喜人,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丰收在望。

9月21日,受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委托,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农业部5位专家组成的部级抽测验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实测验收,随机抽取3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用联合收割机实收1亩以上连区田块,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收割前由专家

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3个测产点折标准平均产量为每亩665.3公斤。

参与这一项目测产的甘肃省粮棉油高产创建指导专家李城德高兴地说:“该产量是我省目前春小麦万亩示范片最高纪录,也是目前全国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最高纪录。”

这一信息不胫而走,被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

近年来,甘肃粮食亩产创纪录的不仅仅是春小麦,还有玉米和马铃薯。

2012年9月21日,由农业部高产创建办公室、省农牧厅组织,邀请农业部玉米专家组专家以及国家和省级专家联合组成专家组,对武威市凉州区编号为2012甘(玉米)041号玉米万亩示范片进行了部级抽测验收。测产表明,该处玉米平均亩产量达到1041.3公斤,是凉州区玉米万亩连片示范区继2008年创造平均亩产970.52公斤的纪录后,创造的又一全国玉米大面积最高产量新纪录。

2011年10月,由中国农科院李少昆研究员和东北农业大学陈伊里教授担任组长的农业部高产创建验收组,在我省秋粮主产区实地抽查、实测粮食高产创建时,发现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牌坊村的5亩马铃薯平均产量达到6096.1公斤。专家组认为,这是该区在当年1

至9月份降雨量仅有290.4毫米,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干旱年份的情况下取得的,创下了全国同类型地区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打开粮食增产突破口

“以前,我们这里的马铃薯产量并不高。”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马铃薯种植状元陈月兰回忆说,以前这里马铃薯亩产2000多斤,随着一系列技术的推广,产量在不断上升。

2007年以前,定西马铃薯正常年景亩产1000公斤左右,与全国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当地政府提出了马铃薯提升计划,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了黑色地膜全覆盖、小整薯坑种等十多项抗旱增产技术。

在当地农技部门的培训、指导下,陈月兰对科学种田形成了一套理论。她说,马铃薯种植的时候要选择优良品种,切薯时刀具要消毒灭菌,种薯要在太阳下晒一晒,这样既可以消毒,还可以抗旱,种植时要重施农家肥、配方施肥,管理跟上了,产量自然也就增加了。

我省马铃薯产业依靠科技增产的同时,农技人员创新发明的黑膜技术比白膜增产15%—20%,这一技术更加适应定西干旱少雨条件下的马铃薯种植。

使用脱毒种薯一般能增产30%以上,最高能达到70%。从2008年起,甘肃省财政每年整合资金1亿元,组织实施马铃薯增产项目。去年记者在杏园乡郑家川村尹家湾社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采访时,现场测产显示,采用原原种加黑膜技术种植的马铃薯亩产6500公斤,刷新了2011年专家在高峰时的测产。

马铃薯增产中,黑膜技术功不可没。事实上,这一技术是从我省农技人员创新发明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基础上探索出来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

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介绍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将干旱地区的自然降水利用率由40%提高到80%,从而使玉米可种植区域由海拔1800米提高到2300米,全省扩大玉米适种面积600万亩。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较半膜玉米亩增产150公斤左右,平均增产30%以上,而马铃薯平均增产也达25%以上。这项技术也被称为“可控”技术,经受了冬春连旱、夏伏特大干旱和秋旱的严峻考验,抗旱增产效果十分******。

近年来,这一技术移植到河西后,用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2012年凉州区玉米万亩示范片带创全国最高纪录,就是采用了这一技术,既节水又增产。

******增产的,还有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使用该技术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389千克,较露地小麦每亩均增产124千克,增产46%以上,2012年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省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福介绍说,为了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从2008年起,农业部在全国实施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我省借助这一项目,在全省实施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带859个,涌现出了一批高产典型,带动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除了以上技术,田间管理也很重要,这次玉门市春小麦高产创建不仅灌溉及时,病虫害综合防控也很及时,为高产打下了基础。

粮食短缺局面一举扭转

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群众普遍喜爱的主要口粮,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全省粮食安全,主要是小麦生产的安全问题。

据我省农技部门调查,目前全省小麦实际播种面积1400多万亩,其中旱地小麦900多万亩。由于旱地小麦面积大,干旱多灾,导致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仅179千克,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317千克低138千克。

河南村是甘谷县最干旱的地方,在村民王效明的记忆中,这里年年干旱,小时候要经常向外地的亲戚家借粮吃,长大后他跟随劳务大军外出打工,挣来的钱主要还是买粮食,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如今,随着地膜小麦技术的推广,这个村子粮食短缺的问题不仅解决了,村民还有余粮卖出。

一般的粮食生产规律是两年丰收、一年平收、一年减产。2004年以前,我省粮食生产波动很大,从2004年开始,粮食产量连续保持在800万吨,且年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100万吨大关,再次创造了粮食生产的最高水平,实现了“九连增”。

我省粮食“九连增”背后,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是旱作农业区用全省四分之一的粮播面积生产了全省近56%的粮食。甘肃以人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50%的水资源,生产了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90%的粮食。

省农牧厅总经济师梁仲科评价说:“地膜对甘肃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贡献是巨大的,没有地膜覆盖技术,就没有甘肃今天的旱作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大好形势。”

如今,会宁、安定、通渭、环县等旱作农业区,已经成为甘肃粮食的主产区和新的商品粮基地。全省粮食生产由过去的调入省成为自给有余的省份,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TDK代理

12315真伪查询官网

河南桧柏哪家好

自动络筒机配件

甘肃椰壳活性炭

友情链接